【媒體報導】 新春食滯 茶療助緩解不適

新正頭,正是和親朋戚友歡聚一堂的時候。香港人聚會,離不開聚餐,山珍海味,大魚大肉,熱量暴增。然而,過量進食易傷胃腸。此時,以中藥泡成茶飲,有助緩解因腸胃毛病引起的不適。

  逢年過節,餐桌必離不開年糕、蘿蔔糕、芋頭糕、馬蹄糕等賀年食品,寓意步步高升,快高長大,學業進步。這些賀年食品大多由糯米、片糖及豬油等製成,煎煮時大多切成一片片,在不經意間,大家極易過量進食。糕點可以溫養脾胃,但體虛脾弱者過食較易「食滯」。雖然歡樂時光十分重要,但亦應注意過量進食會增加腸胃負擔的隱憂。

  腸胃疾病高發

  筆者新年時往往淺嘗年糕、蘿蔔糕各一片,年糕含糖量在賀年糕點中為最多,卡路里最高;蘿蔔糕的卡路里約等於相同分量年糕的一半,但內含蘿蔔,蘿蔔辛涼宣散,和胃降氣,幫助消化,增強食慾。兩者各一,無「食滯」之憂,歡度佳節。

  每逢節日過後,都是筆者遇到腸胃病變求診的高峰期,症狀多見腹脹、胃痛、腹痛、食慾不振、腹瀉等。患者多為成年人,但也不乏小兒及老年長者。

  幼兒脾常不足,一旦乳食不知自制或家長片面追求高營養食品,過食肥甘厚膩之品,超過了小兒脾胃正常的消化吸收能力,可損傷脾胃,導致小兒在新年節日時不同的腸胃病變。正如《素問.痹論》所說: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」

  老年人常有牙齒部分或全部缺失。隨着口部肌肉的消退萎縮,老年人的咀嚼力也有所下降,尤其在無牙者身上,表現得更明顯。口腔這些老化改變,影響了長者對於食物的研磨和潤滑功能,進而影響消化吸收,腸胃功能下降。過度進食後腹脹、便秘、腹瀉等,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症狀。

  溫泡黃芪黨參

  治療「食滯」,中醫重在健脾醒脾,調暢氣機。脾胃同居中焦,最易互相影響。胃病日久,累及脾臟,脾之陽氣受損,運化失職,清氣不升,濁氣不降,中焦升降失常,不得流通,故作「食滯」。當遇到「食滯」時,應在和胃降氣的同時,重視健脾益氣法的運用,市民可以自行將黃芪、黨參、柴胡、白朮等中藥,以滾水溫泡服用,以升清陽,降濁氣。脾胃虛寒者可另加乾薑、肉桂、吳茱萸等,以溫中祛寒。

  脾以運為健,在組合食療時當注重調氣運脾,配合醒脾運脾法,選用砂仁、木香、厚朴、陳皮等芳香辛散藥。

  以上提及到的黨參、乾薑、厚朴、木香等,在文獻研究當中,皆可見它們對上消化道有促動力作用。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和胃降氣法、健脾益氣法、醒脾運脾法,使脾氣得升,胃氣得降,則氣機通,中氣化源充足而「食滯」消。

引用 大公報 報導